|
|
||||||||
火星探測面臨四大難題
我國目前暫無明確的火星探測計劃,專家呼吁盡快開展
火星被認為是除地球外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內地行星,成為國際科技大國行星探測的首選目標。
葉培建認為,國際上深空探測有兩個特點:一是所有探月國家很快都進行了火星探測,包括探月稍晚于中國的印度,也已正式開展火星探測;二是本世紀迄今,火星探測次數(shù)多于月球探測,全球都很關注火星。
不過,他說,我國根據(jù)綜合考慮,目前暫無明確的火星探測計劃。
葉培建說,火星探測技術復雜,除要解決4億公里之遙的深空遠距離測控通信問題外,還有三方面的難題。
一、距離遠,通信時延長,信號來回需要46分鐘;飛行時間長,從地球飛往火星單程就需要10個月;在“日凌”,即太陽、地球、飛行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太陽輻射將影響通信,而火星探測器在飛往火星途中,“日凌”現(xiàn)象對測控通信的影響將達2個月左右。
這要求火星探測器,在飛往火星途中及開展深空探測任務時要具備“自主管理”、“自主導航”的能力。
二、由于距離遙遠,測軌精度必定降低,需要采取新的技術方法,來保證探測器近火制動的準確性。
三、研制火星探測器,需要知道火星表面溫度、大氣等環(huán)境情況,而目前人類對火星了解還太少。
葉培建認為,國際合作可以讓深空探測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但自主進行的深空探測則顯示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我們有必要盡快實施獨立自主的火星環(huán)繞探測”。
葉培建表示,我國有探月工程掌握的關鍵技術作為基礎,也具備了自主開展到達距地球約4億公里遠的火星探測前提條件,尤其是地面測控系統(tǒng)建設的64米大口徑天線完善了我國深空測控網(wǎng),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提供了基礎條件。
目前月球是我國深空探測的主要目標。根據(jù)設想,葉培建表示,探月工程將在2020年前完成“繞”、“落”、“回”三個步驟。相關專家也論證我國2025年實現(xiàn)首次載人登月的可行性。
葉培建認為,這些深空探測發(fā)展目標實現(xiàn)后,我國將突破和掌握開展深空探測所需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獲得一批自主創(chuàng)新的深空探測科學成果,為長遠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和航天活動奠定堅實的技術、物質和人才基礎,并帶動相關產(chǎn)業(yè)發(fā)展。
葉培建說,在深空探測方面,我國目前缺乏系統(tǒng)的中遠期規(guī)劃,探測范圍和探測方式還有待大力拓展,深空探測技術能力和技術儲備仍不足。本報記者 蔣建科 喻思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