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光寫到,“我必須提醒自己,我是身在臺北,并非東京”??吹降罔F站排列有序的上班族等候列車,即便擁擠,仍是單排依序上車,“這在新加坡是看不到的”。說到這里,韓福光再度提醒“這里不是東京”。
讓他最覺不可思議的地方在餐廳。他說,這不是頂級餐廳,但服務卻“比東京的還要好”。他從非常年輕的餐廳服務員身上看到的是“如此個性化和如此熱情而有見識的服務”?!?/p>
回過頭來,他提醒讀者,新加坡人很多不好的行為長久以來都未見修正,包括地鐵站候車人員占據(jù)下車出口,食客在熟食中心吃完飯不主動歸還餐盤,居民不做資源回收,看電影時打手機等等。
韓福光寫到,很多人說新加坡是世界第一的經(jīng)濟體,但卻沒有伴隨著社會的優(yōu)雅行為,這可能要花一個世代的時間才能兩者兼顧。
新加坡華文報紙近來常以“公德心”描述所謂的優(yōu)雅行為。在韓德光的這篇文章中,他認為,薄弱的社區(qū)意識導致新加坡人缺乏公德心?!?/p>
韓德光向在臺灣工作的同事問到,為何臺灣人這么有公德心?同事回答說,原因很多,特別是1987年解嚴后,政治與社會覺醒,更多人參與到與臺灣有關的公眾事務中,從而讓大家有了更強的“本體意識”?!?/p>
他提到,臺灣在政治上常有一些不光彩的事,經(jīng)濟發(fā)展遲緩也有一段時間了,但“他們在社會態(tài)度舉止方面,似乎踏出了一大步”。(中國臺灣網(wǎng) 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