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存之惑:路途有佳期
自從到英國留學以來,到畢業(yè)后在英國工作,我總以為倫敦給我打開了許多的眼界,遇到過很多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膚色,以及各種傳奇經歷的人。所以,久而久之,我覺得自己的世界已經很豐富了。盡管內心里仍很理智的告訴自己,其實就算是倫敦,我也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過,很多好玩的事情還沒有去體驗到,很多有意思的人想要遇見呢,更何況外面的世界呢?
可能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少吧,所以,朋友間偶爾聚會,說起“旅行”時大多都興趣盎然,但苦奈時間和金錢上的限制,總不得隨心所欲說走就走。所以,偶爾三五成群,周末時光,一起在倫敦市區(qū)“閑逛”也算是給自己找了一個情緒的出口。
其實,我身邊大多的歐洲青年,在20出頭的年紀,都有過類似“gap year” (間隔年)的經歷,在英國的話,青年們在21歲這一年,他們可以有機會從父母那里得到一份生日“大禮”,有人選擇把拿到的錢用于“間隔年”的旅行,有人選擇買車等諸如此類選擇。像我的朋友Y,她就用這筆費用獨自開始了“環(huán)游世界”的計劃。錢花在了買機票和住宿的開銷上,所以,對于日常生活來說,日子過的也是節(jié)儉的,她在澳洲的農場住下,偶爾也打工掙掙零花錢,后來去了中國當義工,之后在日本待了快一年的時間。
這樣的“旅行”方式自然是談不上衣食無憂,花錢大手大腳,但是用她的話說,就是算是體驗了一下“人生”,況且年輕時,對于艱苦和奔波體會不深,在路上的日子,總也覺得新奇有趣。后來回到英國以后,她在一家法語機構里工作,有穩(wěn)定的收入和感情,男朋友在日本。她說她在準備日語考試,想要再回去日本。
人生際遇,實在是一個復雜多變的軌跡。我的理解則是:“出走”才會給你帶來更加豐富和多變的人生經歷。那“旅途”歸來以后呢?
因為跨年夜,我找出了這一年出去旅行或者工作訪問后回來寫的文章和照片,試圖回想一下自己這一年的收獲和得失。結果我發(fā)現(xiàn)當我再回頭看自己曾經寫下的文字和感悟時,有些觀點連自己都不能再認同,有些文字顯得稚嫩和偏頗?,F(xiàn)在讓我再寫,我一定不會那么片面和容易蓋棺定論。但,我也深知,這些所謂的“成長”和“提升”背后,有另外好幾次的不同的旅行,因為在不同時空下經歷的事情和遇到過的人,他們的共同作用下讓我看到了更加寬闊的視野,和提供給我更多無法預想的可能性。
我記得很清楚,2014年4月,英國的”復活節(jié)“假期期間,我和另外兩名來自臺灣的朋友去往非洲的肯尼亞做一個關于”干凈水”的項目。兩周的訪問結束以后,從肯尼亞回到倫敦,有大約兩周的時間里,我們都處于非常抑郁的狀態(tài),那種揪心的痛苦和無能為力的糾結,讓我對自己很失望。我記得我在當時的日記里寫道:
“從肯尼亞回來以后,我看倫敦這個城市的感覺變的很不一樣。昨天在地鐵里,正值下班高峰期, 在如此擁擠的地鐵上,因為良好的教育,所以大家都在車廂里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看著這些神情嚴肅的上班族,突然覺得他們很可憐。我想問問他們:’你們真的覺得自己很快樂嗎?’ 在你們認為不發(fā)達的非洲,即使沒有干凈水喝,也沒有干凈的廁所。但是生活在當?shù)氐娜藗冇兄鴤惗厝藳]有的熱情和開放。良好的教育真的會讓人變的更好嗎?會讓人保持著善良嗎?以前的我會說’會’,但是現(xiàn)在的我呢?我并不這么認為,飛機一落地希思羅機場,看到如此干凈的廁所。我第一次開始感激我的生活環(huán)境,但卻也無可奈何的感到這個城市的壓抑和不快樂。我們理所應當?shù)挠X得物質文明帶來一切先進的享受,但是當我們享受到這些文明社會帶來的享受的時候,我們意識到我們失去的是human dignity嗎? 從前的我也同樣認為,沒有物質文明,人就不可能有dignity。但,也許深處非洲某偏遠山區(qū)的人們,不知道水需要過濾后才能喝,但卻可以為了客人吃上飯喝上水,走兩小時的山路去鎮(zhèn)上買瓶裝水。在肯尼亞采訪的這13天里,我常會被這些細節(jié)所感動,然后轉過背偷偷哭起來。因為我第一次被那種人與人之間那種簡單真誠的感情所打動。在英國的生活里,我不僅遵守那些看似得體的教養(yǎng),還曾驕傲于那些禮貌和休養(yǎng)下的繁文縟節(jié)。在肯尼亞的日子里,是當?shù)胤饺说募冋婧蜕屏冀虝宋沂裁词钦嬲钠降群妥鹬?。我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就算你身處倫敦抑或紐約,或者北京,或哪兒哪兒的大城市,如果你沒有擁有幸福的能力,你還是不會幸福??鞓沸腋#湍闵硖幒畏揭稽c關系也沒有,但很可惜,很多人以為它們有關系。其實,幸福和地圖上的坐標,與你得到的證書,與你開的什么車,與你背的名牌包,真的一點關系都沒有,真的沒有!”
之后,當我發(fā)表了這一段言論,在我的個人博客網頁上,也有網友反映說,我的這段言論充滿了大城市和文明人的“假惺惺” 和自以為是,我不以為意,覺得不過是網友的反應不一罷了,并沒有過多理會。而,就在前兩天,再次翻出從前的日記,看看曾經寫下的文字,覺得觀點和文字的背后,有著太多不可推敲的偏頗言論?;叵氘敃r寫下這段話的心情,那時候,我從倫敦去非洲,無論工作本身,還是個人經歷來講,都是一次很新奇的體驗。我以為我看到了很多別人不曾看到的世界,我以為我看過最富有的世界,也見識過最貧窮的地方,所以我就有了比較。但我哪里知道,世間萬物的機遇和發(fā)展,哪有如此簡單和明了。如此這樣說來,是否出去旅行的次數(shù)越多,人生閱歷就越會越豐富呢?也一定意味著旅途后的人們可以得到智慧的提升呢?
其實我自己對此也沒有任何的答案,大概我在“路上”的經歷還不夠豐富,也還沒有得到智慧的提升,所以,無法用一個寫作來總結什么。我唯一可以確認的只有:無數(shù)次旅途歸來的我們,總覺每次路途都是佳期,所以,停不下來那份想要遇見未知美麗的那股沖動吧!
(責編: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fā)表評論,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