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身為發(fā)展中國家,一方面又要承擔更多大國責任,如何平衡這兩者的關(guān)系,避免陷入“身份困境”呢?在近日舉辦的一次論壇上,各路專家紛紛支招,幫助我國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既不陷入identity dilemma(身份困境),也不會產(chǎn)生identity crisis(身份危機)。
請看《中國日報》的報道:
China should better handle its identity dilemma, caused by its statu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onflicting with increasing external pressure for it to exert a greater global role, analysts said.
分析人士指出,我國應更妥善處理“身份困境”。一方面我們身為發(fā)展中國家,另一方面要求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外部壓力也日益加大。
文中的identity dilemma就是指“身份困境”,形容dilemma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還可以用quandary來表達。此外,catch-22 situation也是一種非常形象地說法,來看例句:
3S ladies often value career success above their personal lives. Their personal excellence and high standards leave them in a catch-22 situation in cities like Beijing and Shanghai.
“剩女”常認為事業(yè)成功比個人生活重要。 身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她們因自身優(yōu)秀和擇偶高標準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Catch-22(《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是1961年Joseph Heller以戰(zhàn)爭為背景所寫的小說。書中提到,在軍中有一條規(guī)定,軍人必須是“精神異?!辈拍苌暾埫庖郏腥さ氖牵绻苤鲃由暾埫庖?,又怎么可能是“精神異?!蹦??所以catch-22就用來形容這種“進退兩難,兩面不討好”的困境。
如果說identity dilemma(身份困境)是在身份定位方面有些進退兩難的話,那么identity crisis(身份危機)的情況則更加嚴重,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人或組織為自身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以致于所有的決定和行為都顯得有些混亂。
相關(guān)閱讀
(中國日報網(wǎng)英語點津 Julie,編輯:Helen)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熱詞